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传承文明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4:00:00    

清明将至。很多中国人最重要与最紧迫的一件事是回乡祭祖,祭拜逝去的先人。在很多人心里,一年所有的节庆中,清明节的重要性甚至排到第一位。笔者与广东、福建、山东、湖北等地的朋友交流,很多人高度认同“春节可以不回家过年,但清明节不能不回家祭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如此看重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我们要去购买祭祀用品,我们要携家族的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齐上山抵达坟地,清理杂草、打扫墓地、磕头祭拜、燃放鞭炮。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念先祖,牢记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种文明模因的传承。

我们去丧葬店买祭品的时候,我们上山祭拜的时候,我们很虔诚和真诚地完成这些事,通过购置祭品及祭拜先祖等行为与仪式,我们践行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想念与怀念,我们在感恩先人,我们在传承文化,我们在祈福未来,我们在教育晚辈。完成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不曾感到害怕,我们亦不会有莫名的恐惧。因为我们知道,坟墓里的人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若干年前,他们在世的时候,他们和我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这些联系与互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助力我们健康与茁壮成长;现在,他们不在人世了,但我们每每回家(乡)时,依然选择去探望他们,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聊聊家里每个人的近况。虽然他们不在了,但他们依然以各种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形塑着我们。坟地前,我们会笑,我们会哭,我们会开心,我们会悲伤,我们所有的情绪正是我们与他们具有深厚与绵长亲密与亲属关系的明证。

当人们祭奠自己先人的时候,他们丝毫不怕进丧葬店,亦丝毫不怕上山在坟地前祭拜先祖。但是当涉及别人的先人的时候,有时候却呈现出另一种心态,不少人尤其是城里人会把丧葬相关的事物视为不吉。有居民小区楼下的丧葬服务店被小区业主把广告牌砸坏,店主也被打伤。有的丧葬店被人在店门口倾倒垃圾,以发泄不满情绪。公共墓地也被视为不祥之物,如果小区挨着墓地,那就成了“墓景房”,业主怨声载道,与开发商矛盾与纠纷不断。甚至就连路遇出殡的人群,都有人觉得是倒了霉。

这固然与千百年来“阴阳相隔”的传统思维有关,与流传已久的冤魂厉鬼的故事有关。但我以为,大可不必视祭祀物品和场所如洪水猛兽。

自己逝去的亲人是亲人,别人逝去的亲人也是亲人。相信自己的先人真的在天有灵,也是善良的,那么别人的先人,同样也是善良的“鬼”,同样值得敬重,而不需要畏惧,更不必厌恶。

有不少地方,民众并不视祭祀为不吉。我在重庆万州的兄弟老罗告诉我,“在万州,散布于各小区里的各种丧葬店毫无违和感”,因为那里的人认为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每个人的必经之阶段。一个人的某位亲人走了,去丧葬店购置各种东西,给他穿衣服,给他做道场,给他梳妆打扮,敲锣打鼓地送他上山,让他风风光光地离开,到了清明或其他节日的时候,经常去坟前看望他、祭奠他。一切都是自然的。老罗说,“当我们持有这样的死亡观,我们就不会再惧怕丧葬店和坟地了”。

当我们可以理性与平静地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同样理性与平静地面对丧葬店和墓地。因为这些场所,与我们的亲人和未来的我们自己高度相关,前者为我们的亲人和未来的我们自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提供各种贴心与精致的服务,让我们的亲人和未来的我们自己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后者是我们的亲人和未来的我们自己睡觉与长眠的地方。既然知道这两个地方与我们每个人的亲人及未来的自己都高度相关,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笔者的家乡位于鄂东南的一个小山村。打记事起,我家族里逝去的亲人的坟墓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很多人家的墓地也都在房子后面不远的地方。小时候,我们会玩捉迷藏,很多时候会去墓地附近的草丛躲藏;放牛的时候,我们喜欢在墓地前面玩纸牌,或抓石子,或抓光棍儿,因为墓地前面通常有一块平整的空地,且旁边通常有几棵大树,夏天时可以遮阳,避免我们在玩耍的时候被炎炎烈日暴晒。我和同我一样常年在外打拼的乡亲们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坟前祭拜,告知先祖们我们回来了;离家前,我们会再去坟前祭拜,告知先祖们我们要离开了,祈求先人保佑与庇护我们。

我从不觉得我每次在坟前与先祖们的聊天与告知是所谓的“迷信”。我愿意相信先祖们真的可以听得见,我亦愿意相信他们真的可以保佑我和我的家人、庇护我和我的家人。生前,他们是我至亲的亲人,死后,他们依然是我至亲的亲人,他们永远都是我的亲人,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我亦听闻,鄂西南的利川市有一个叫鱼木寨的寨子,那里有一种特殊的丧葬文化——“人坟同屋”,部分山地土家族族民将祖坟修在家里。他们之所以不忌讳、不嫌弃、不害怕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祖先死后葬在家里同样能跟亲人在一起,同样也能守护这个家。这种特殊的丧葬方式表达了土家人对已故亲人的不舍,亦是他们笑对生死的一种态度。

世间诸物皆有生命周期,皆有生老病死。当我们知道丧葬店、坟地与我们和我们的先祖告别高度关联,与我们祭奠我们的先祖高度关联,与我们日后告别这个世界也高度关联,与我们的后代日后祭奠我们高度关联,与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对于“我从哪里来”“我们的先辈从哪里来”的认知建立与建构高度关联,或许,对祭祀有着这样的理解,再面对丧葬店或墓地的时候,我们会释然很多,舒心很多,坦然很多。因为本质上,它们就是我们和我们的先辈生命的重要庇护体系,它们就是我们和我们的先辈、我们与我们的后代生生不息发生联系的重要载体,它们就是我们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

• (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姚华松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

  •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传承文明

    清明将至。很多中国人最重要与最紧迫的一件事是回乡祭祖,祭拜逝去的先人。在很多人心里,一年所有的节庆中,清明节的重要性甚至排到第一位。笔者与广东、福建、山东、湖北等地的朋友交流,很多人高度认同“春节可以不回家过年,但清明节不能不回家祭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如此看重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我们要去购买祭祀

    2025-04-04 14:00:00
  • 特朗普:只要马斯克愿意,其可无限期留任“政府效率部”

    转自:上观新闻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只要埃隆·马斯克愿意,他想留任多久都可以,但可能在几个月后离职。马斯克离职后,“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仍将继续。在谈及3日当天有媒体报道说“至少3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遭解雇”的消息时,特朗普表示,他们有时会解雇“不喜欢的人”。2日稍早前,美国政

    2025-04-04 07:00:00
  • “95后”的他们,任985高校教授

    4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文称,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的“95后”叶紫薇,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有多位“95后”学者任985高校教授。图为叶紫薇。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微0129岁破格晋升教授将关于生物育种抗虫

    2025-04-03 21:22:00
  • 已进“三公”,陈德容就是来兴风作浪的

    《乘风破浪2025》“一公”,第一个出来“扯头花”的是陈德容。已经好几季没有这种“对着镜头吐槽对方”的名场面了。说实话,艺绽君有点小兴奋。真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乐见这档节目的“活人感”又回来了。30位不同年龄代际,阅历天差万别,彼此并不熟悉的姐姐聚在一起,严苛的训练,残酷的赛制,她们之间没有摩擦

    2025-04-03 12:45:00
  • “爸爸,你在云端吗?”当一个女儿决定用AI复刻去世3年的父亲

    央视网消息(记者/卢洋 剪辑/杨绎霏 编辑/阚纯裕):“那几天家里面装修,有很多琐碎的事儿,但只有我一个人。”姜白鹭(化名)倚在尚未封边的窗台前,正为卫生间的防水层返工而郁闷。看着地上的碎砖块和横七竖八的涂料桶,她默默点开了手机里的一款AI软件,对着自己复刻的父亲发消息:“家里以前瓷砖有什么问题都是

    2025-04-03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