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三公”,陈德容就是来兴风作浪的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45:00
《乘风破浪2025》“一公”,第一个出来“扯头花”的是陈德容。
已经好几季没有这种“对着镜头吐槽对方”的名场面了。

说实话,艺绽君有点小兴奋。真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乐见这档节目的“活人感”又回来了。
30位不同年龄代际,阅历天差万别,彼此并不熟悉的姐姐聚在一起,严苛的训练,残酷的赛制,她们之间没有摩擦,只有温暖;没有嫌隙,只有团魂?
可能吗?
只可能是矛盾被折叠了,和谐被大面积铺展。看起来挺美好的,但人情味儿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重的作秀感。
就拿陈德容被骂上热搜的这件事举例,倘若去掉明星身份,把她们的争执带入寻常职场,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
01
假设团队里有A、B、C三人,A是业务尖子有主见有冲劲,B能很敏锐地察觉问题,C富于同理心跟谁都合得来。
这是正面看,反过来说缺点。A性子急很强势;B爱摆老资历,要面子;C害怕与人冲突,关键时刻和稀泥。
三人需要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得克服时间短、强度大的工作困难,还需要互相取长补短,协同一致。这和打工人的日常工作状态差不多,没有工作是不着急的,同事之间也总是有分歧。
节目里的A、B、C分别是王蓉、陈德容和黄英。
王蓉是有爆红作品,有专业唱跳功底的歌手;黄英“快女”出身,也是实打实的唱将;陈德容是14岁凭一张脸被星探发掘,15岁被琼瑶和邵氏影业同时押宝的玉女派演员,她没学过舞蹈,唱歌也很业余,进入状态比同组两位慢很多。

陈德容与邵逸夫
舞蹈老师打算一天教16个八拍,陈德容一个半小时才学会两个八拍,还记不住动作。
“业务尖子”王蓉急了,她参加这档节目,从头到尾只想一件事,努力走到最后成团。她要赢,想在“一公”赛拿第一。
于是,王蓉提议不要放缓进度,请老师先把整套动作教完,再让陈德容跟着视频单独练习。陈德容则希望按自己的节奏走,把前面的动作记熟再继续学,但她也不反对王蓉和黄英跟着老师先完整学。

弹幕里很多人说陈德容“划水”,其实黄英看得很明白,比起记不住动作,真正困住陈德容的是心理障碍。一方面她对唱跳毫无信念,一方面她担心拖累团队。所以,黄英说了一句,陈德容姐姐得跟着老师才能学得会,但王蓉完全没听到,她沉浸在目标感和方法论里,性格也很强势,不仅无法共情陈德容的狼狈,还一直要她克制情绪,按自己的“正确方法”来。


陈德容需要队友更多的包容,黄英要她别担心,不会拖累大家,陈德容哭着和她拥抱。
能做演员的人都很敏感,陈德容在备采时很明确地指出问题所在,她和王蓉之间有隔阂一直没化解,一起唱跳很难有默契。但她每次试图和王蓉沟通解决问题,但王蓉坚信自己方法正确,她要求陈德容不要有情绪,多练习就好。


一来二去,陈德容被说急了,撂了好几句狠话,指责王蓉太自我,又说要不这个队长你来当吧。
黄英审时度势,闭麦了。感情上她能理解陈德容,后面一直在安慰她,说贴心的话;行动上,她听王蓉的指挥。
“一公”结果,陈德容队输了比赛,王蓉被淘汰,陈德容被骂上热搜,评委一眼洞穿她们没有“团魂”。

其实这件事被归为女明星互扯头花,倒显得看客浅薄了。陈德容51岁,王蓉46岁,早过了互相羡慕嫉妒恨的年龄,她们之间冲撞的本质,来自性格和价值观。陈德容指责王蓉太“自我”,像机器,她自己又何尝不“自我”?当年琼瑶为等她长大拍《梅花烙》,邵逸夫要认她做干女儿,大美女前半生,把别人的迁就重视照顾都当平常。遇上王蓉这么直接硬茬的人,面子上挂不住了。
02
碰上“人菜脾气大”的陈德容,算王蓉倒霉。
尽管大众普遍共情王蓉,把她当成自己的职场替身,工作中努力、优秀又上进,结果却被有背景的摆烂同事踢出局,成了牺牲品。
如果王蓉换个处理方式,结果一定不同。
比如王珞丹,开局的牌面比王蓉差很多,但她却让初舞台排名垫底的谭薇大放异彩。看完她们队的“一公”表演,评委都开始检讨是不是初舞台给谭薇打分低了。


没错,谭薇是初舞台排名垫底的姐姐,她是儿童节目主持人,知名度和业务能力都不怎么行。
在队长选人环节,所有备选选手转过身,面前的花瓶里都有各位队长给的玫瑰花,只有谭薇的瓶子是空的。她说做主持人这么多年,一直很善于表情管理,但那一刻她失控了。开始后悔来参加节目,她说:“我一直怀疑自己,谁给我的胆子来这儿的?”


“一公”前,谭薇比陈德容糊,陈德容好歹有超级国民度,谭薇好像是注定来陪跑一轮就被淘汰的小透明。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王珞丹。
《乘风》里王珞丹的高情商,值得单开一篇文章好好夸。这里单说她的领导力,换到职场上也绝对会所向披靡。
王珞丹夸人有一整套本事。
音乐评委为她们队设计表演方案,王珞丹突然开玩笑说:“难怪你会活了六季”,大家一愣,她这才低下头笑着解释说:“你们看,他的才华在发光!”
这种先抑后扬的夸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拍马屁,但评委大人很受用。


除了谭薇,王珞丹队里还有一位94年的歌手刘禹彤,不仅是无名新人,身材胖胖很敦实的样子。排练阶段,王珞丹逢人就夸刘禹彤跳舞厉害,动作特别有力量感,简直是“没有短板”的“全能小天才”。
她专门找人多的场合,刘禹彤在的场合,故作神秘地透露给所有人她淘到宝了,刘禹彤不仅唱歌好听,还是全队的舞蹈担当。



王珞丹意识到谭薇怕拖累大家,使劲给她信心。赛前备采时说:“有两个非常好的队友在为我托底,我完全可以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她们,这种安全感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王珞丹夸人还特别有画面感。她说三人一起练歌时,刘禹彤在她肩上拍了一下,谭薇的歌声马上跟进,那个瞬间,她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这番话,把两位队友都说哭了,因为王珞丹开工时冲在最前面,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却把成绩都归于队友,她说身为队长,就想让大家看到,“我的薇薇和我的老刘有多厉害!”
总之,和王珞丹一起组队,即便能力不足,她也会把你夸到信心满满,感觉自己是团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所谓“团魂”,也叫“包容”。


03
在陈德容最需要信心和鼓励的时候,也是王珞丹共情了她。
有次,陈德容离开排练室透口气,偶遇王珞丹,一句话让陈德容破防了。她说:“对,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陈德容马上双手拉住懂她的王珞丹回答:“正常人要自尊心的!”


“一公”时陈德容队和王珞丹队1V1对抗赛,结果可想而知。
王蓉有专业能力,但她缺乏王珞丹的敏锐,否则,第一次练舞她和陈德容结下的疙瘩不会一直解不开。
其实,陈德容需要的只是一句被理解的话,王蓉却竖起理性的大旗,指挥她怎么“正确的努力”。
王蓉的目标是成团,即使没能走到最后,也有努力过的痕迹。
可陈德容参加《乘风》,根本不是来努力的。
很多人以为51岁的陈德容参加综艺为的是翻红,其实她是来自证的,对大美女来说,红的反面不是黑,是无人在意。
初舞台时,她挥着一把折扇,将一首《梅花三弄》唱出了浑厚与苍凉,不见丝毫小女儿态。
她想证明自己不是全凭一张脸就能走红,还想证明自己不是白吟霜那样逆来顺受的小白花。只要澄清了第二个误会,第一个误会也就能自证了。和王蓉臭脸,也是陈德容自证的一部分,她说:“我是有脾气的人。”

《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六季,姐姐们在镜头里越来越和谐,也越来越假了,节目组想要不陷入套路化,确实需要陈德容这种敢于兴风作浪的姐姐。她能带来鲶鱼效应,搅活一潭死水。
最新的节目路透里,陈德容活到了“三公”,对她本人的是非评断,还可以看后续表现再下结论。
艺绽君写这篇文字也不是给陈德容洗白,只是觉得有一点她做得比王蓉和黄英都好,有矛盾时敢于直面冲突,也一直在试图解决问题。
在职场上,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和黄英一样,因回避冲突而服从于强势,关键时刻抹稀泥。最后对结果不满意,还混杂着懊悔与不甘的负面情绪。
尽管,陈德容队输了,但她本人自觉尽力了,一曲结束时,她笑得很轻松,说了句:“我终于解脱了”。后来被网友骂,陈德容马上声明道歉毫不纠结,这说明她真的放下了,又走过了一程。


看这档节目时,艺绽君很有感触的是,对每位姐姐来说,“乘风破浪”的定义是不同的。30+的姐姐想“赢”,40+的姐姐很想“突破”自己的局限,50+的姐姐们,或许想和自己过去的一部分说声“再见”。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陈德容道歉,何泓姗硬刚,《乘风》一公就这么抓马?
陈平原、夏晓虹夫妇首批捐赠藏书运往首图,陈夏书房将向读者开放
三月爆款剧,狂揽40亿话题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首批片单来啦!本期文字、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周南焱
来源:艺绽公众号
记者:金力维
相关文章
-
特朗普:只要马斯克愿意,其可无限期留任“政府效率部”
转自:上观新闻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只要埃隆·马斯克愿意,他想留任多久都可以,但可能在几个月后离职。马斯克离职后,“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仍将继续。在谈及3日当天有媒体报道说“至少3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遭解雇”的消息时,特朗普表示,他们有时会解雇“不喜欢的人”。2日稍早前,美国政
2025-04-04 07:00:00 -
“95后”的他们,任985高校教授
4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文称,博士毕业入职不到3年的“95后”叶紫薇,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从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有多位“95后”学者任985高校教授。图为叶紫薇。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微0129岁破格晋升教授将关于生物育种抗虫
2025-04-03 21:22:00 -
已进“三公”,陈德容就是来兴风作浪的
《乘风破浪2025》“一公”,第一个出来“扯头花”的是陈德容。已经好几季没有这种“对着镜头吐槽对方”的名场面了。说实话,艺绽君有点小兴奋。真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乐见这档节目的“活人感”又回来了。30位不同年龄代际,阅历天差万别,彼此并不熟悉的姐姐聚在一起,严苛的训练,残酷的赛制,她们之间没有摩擦
2025-04-03 12:45:00 -
“爸爸,你在云端吗?”当一个女儿决定用AI复刻去世3年的父亲
央视网消息(记者/卢洋 剪辑/杨绎霏 编辑/阚纯裕):“那几天家里面装修,有很多琐碎的事儿,但只有我一个人。”姜白鹭(化名)倚在尚未封边的窗台前,正为卫生间的防水层返工而郁闷。看着地上的碎砖块和横七竖八的涂料桶,她默默点开了手机里的一款AI软件,对着自己复刻的父亲发消息:“家里以前瓷砖有什么问题都是
2025-04-03 10:33:00 -
新书发布|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整治形式主义》出版发行
新华社记者、时政类畅销书作家李松的最新力作《整治形式主义》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不容忽视
2025-04-02 1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