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豫39幅作品捐赠上海中国画院,映出“辉光日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14:00



赵豫是上海中国画院为数不多的来自北方的画家,他的画作为海派绘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苍茫与大气。2023年1月,赵豫因病去世。遵照其生前遗愿,家属将赵豫的39幅作品无偿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这也是赵豫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近日,这份礼物化为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启幕的“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

从伏牛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赵豫,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一种天生的热爱。他的作品一方面来源于河南西峡的生活,孕育出其体势刚严、雄浑壮阔的北方气象;另一方面,南方的求学经历又赋予了他用笔清丽、敷色秀润的艺术品格。有人这样评论赵豫的作品,“他的画有一种大象无形、清新自然的独特意韵。他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不墨守成规,也不追逐新潮。”

赵豫《太行高秋图》,1998年
早年画的多是花鸟和人物,赵豫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以后较为专注于画山水,尤其是表现太行山和伏牛山。赵豫曾强调,不同于油画的焦点透视等,国画是散点透视。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使画面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在创作上,他正是如此践行的。
赵豫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一生,他以艺术为生命,以书画为精神寄托,始终孜孜不倦,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天地里默默耕耘。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上海中国画院特举办此捐赠作品展,以期呈现赵豫在中国绘画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希望其作品和人品为更多人熟悉与景仰。

赵豫《上海之春》,1991年
相关文章
-
“火流星”划过上海夜空 你拍到了吗?
4月3日晚,多位网友在上海高架上目睹“流星”划过夜空。专家:亮度达到“火流星”级别,在市区看到的机会较少。编辑: 师玉诚责编: 李鹏
2025-04-04 13:21:00 -
女性科幻视野下的人文宇宙
作者:艾翔 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不出意外,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对未来进行着天马行空甚至不切实际的幻想,期待着从现实生活中挣脱出来,飞向想象中的乌托邦世界。然而一旦放弃刻意的美化,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能比贾煜在《星核密语》一书中的思考更为细致的
2025-04-04 10:13:00 -
洪恩上涨2.28%,报2.24美元/股,总市值1.17亿美元
4月4日,洪恩(IH)盘中上涨2.28%,截至03:07,报2.24美元/股,成交1.42万美元,总市值1.17亿美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洪恩收入总额9.2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9.42%;归母净利润9858.9万人民币,同比减少45.5%。资料显示,洪恩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科技益
2025-04-04 03:17:00 -
抗大的烽火弦歌传承不辍
我是一个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孩子,从记事起就听老辈人讲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基层党校的教师,也由此开启了我和抗大的缘分。“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刚刚工作,当我面临课题选题的迷茫时,正是这首抗大校歌吸引我走进太行深山。鲜血浸染的大寨山、山石垒砌的
2025-04-04 02:19:00 -
让广大青年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浦东启动“攀登讲堂”
“攀登讲堂”院士与青年面对面活动未来科技专场今天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乐享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作主旨演讲并与青年代表对话交流。活动由浦东团区委牵头,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团委、上海图书馆、浦东科协联合主办。未来,“攀登讲堂”将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六大硬核产业、五大未来产
2025-04-03 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