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拓展多样化新场景 “新质”“新型”消费激发消费潜力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11:19:00
央视网消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随着消费结构逐渐从传统物质消费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消费的转变,消费新增长点不断培育,持续提质升级。《方案》多维度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质”“新型”消费正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近几年,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不断迭代升级,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捷生活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入口和下一代AI终端,具备亿级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潜力。据预测,2025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

各类机器人技能不断升级,催生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杭州一家养老院,瞄准养老场景进行专项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投入试用。浙江省杭州市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照管理员王于丹介绍,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在上楼梯时会省力很多,它会自然地把你的大腿往上抬。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这种开发针对场景能够更精确识别用户需求,使这款产品在精细化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农业生产也成为人工智能的广泛用武之地,河南南阳农业园内,巡检机器狗巡检农作物生长情况,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的同时,还能精准识别病虫害,提供精准“诊断报告”。农业技术人员表示,智能化的机械狗节约了人力,提升效率,园区的生产力明显提升。令人期待的是,未来,它还将具备负重搬运、监测土壤环境、作物生产模型构建等多重本领,真正成为园区的“全能管家”。

中国陪伴机器人潜在市场需求近万亿,老年人群的潜在需求约4200亿元,青年人群的潜在需求约5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与智能体深度融合,企业正加快打造“像博士一样聪明,像家电一样便宜”的人形机器人。深圳一家机器人企业推出十多款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全球代理门店超过700家,线上线下产品销售总量超过了10万台。

以“人工智能+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正不断拓展出多样化的消费新场景,带动消费者群体“想消费、能消费、会消费”,消费升级进一步引领产业升级,继而形成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消费贷增长“凶猛”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消费贷业务或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新的增长点。《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贷业余额同比增幅超20%。此外,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借助提振消费的政策时机,进一步扩大消费支持力度,调整风险容忍度,助力居民消费升级。记者采
2025-04-05 02:26:00 -
美股异动|贝壳(BEKE.US)跌逾8%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0.91%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贝壳(BEKE.US)跌逾8%,报19.21美元。财报显示,于2024年第四季度,贝壳实现净收入总额311.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4.05%;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7亿元,同比减少14.88%。2024年集团实现净收入总额934.57亿元,同比增加20.16%;
2025-04-04 22:35:00 -
古茗成为“龙井茶新茶饮首家合作品牌”,爆款龙井系列于4月强势回归
2025年4月3日上午,在杭州市中国茶叶博物馆内,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宣布,“龙井茶”品牌溯源标识在今年正式上线,并与新茶饮头部品牌古茗达成合作,联合古茗推出“龙井茶新茶饮首家合作品牌”标识。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应伟杰、古茗联合创始人阮修迪共同展示了由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办公室合作推出的龙井茶
2025-04-04 10:21:00 -
“家门口有了充电桩,方便又安全”!泉州丰泽新投用一处智能充电站,缓解周边群众充电难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文/图“家门口有了充电桩,直接扫码就能充电,既方便又安全!”法花美社区居民张先生满心欢喜说道,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辖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为居民的绿色出行持续“续航”,也为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充电蓄能”。原来,泉州丰泽区华大街道法花美社区新增一处智能充电站,
2025-04-04 00:36:00 -
山西闻喜下好项目建设“四步棋” 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3日电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用好“双链双镇四基地”工作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狠抓落实”的工作导向,系统谋划,强化招引,靶向施策,精准服务,倾力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下好谋划“先手棋”,以大视野布局大产业。一是完善机制抓谋划。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
2025-04-03 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