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境外网站购买“老物件”当心成走私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8:50:00
随着跨境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海外商品。然而,因部分商品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购买此类商品可能触犯法律。
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走私案件,被告人沈某通过某国外购物网站从境外购买象牙及河马牙制品,并利用邮包走私入境,最终因构成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案情介绍】
沈某经营一家文玩店,并且热衷于收藏和倒卖“老物件”。他经常在某国外购物网站淘货,认为该平台上有不少早年从国内流出的古董,且真品率较高。他购买的物品种类繁杂,包括瓷器、玉器、铜器、银器、绣品及动物制品等,只要认为有升值潜力或工艺精良便会购入。
2020年以来,沈某通过这种方式从境外购买了不少象牙及河马牙制品,国外卖家通常也会以伪报品名的方式将物品邮寄入境,以此逃避海关监管。
2022年,北京海关缉私局从沈某住处搜查出其购买的珍贵动物制品,并将其当场抓获。查获的动物制品中,象牙制品有102件,河马牙制品有1件,经鉴定,总价值达30余万元。
【庭审过程】
法院审理认为,沈某违反国家关于禁止进出口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法律法规,从境外购买珍贵动物制品并走私入境,其行为已构成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鉴于沈某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涉案动物制品被起获在案且犯罪情节较轻,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庭审中,沈某悔罪称:“此前未意识到购买此类物品是犯罪,今后绝不再犯。”
【审判结果】
最终,北京四中院判处沈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扣押在海关缉私局的象牙制品及河马牙制品被依法没收。
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以案说法】
为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实际行动保护大象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我国已全面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及其制品活动,全面禁止商业性象牙交易。
此外,我国法律对走私珍贵动物制品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8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刑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任何以收藏、爱好为借口的珍贵野生动物制品交易行为都是违法的,这不仅是对野生动物的残酷伤害,可能导致物种濒危、生态失衡,进而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更是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
法官崔智瑜提示,作为中国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坚决抵制珍贵野生动物制品,不购买、不携带、不运输。如果发现实体店或网络平台有相关非法交易线索,应及时举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斩断非法贸易链条。
来源:彩练新闻
初审:王聪俐
复审:崔瀚文
终审:赵宇
相关文章
-
从境外网站购买“老物件”当心成走私
随着跨境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海外商品。然而,因部分商品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购买此类商品可能触犯法律。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走私案件,被告人沈某通过某国外购物网站从境外购买象牙及河马牙制品,并利用邮包走私入境,最终因构成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
2025-03-20 18:50:00 -
什么动物可以和乌龟养
可以和乌龟一起养的动物包括以下几种:鱼类金鱼、小泥鳅、田螺、贝类、虾米等。这些动物可以作为乌龟的食物,同时也有助于清洁龟缸。水生植物水蕹菜等水生植物可以提供膳食纤维和营养,同时还能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养分。蜥蜴类如绿安哥拉蜥蜴、马达加斯加巨蜥等。这些动物在混养前需要确保它们的体型和习性相匹配,以避免互
2025-01-24 23:09:14 -
兽医就业怎么样
兽医专业的就业前景整体上是非常乐观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机会多宠物医疗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养宠物,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这就为兽医们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宠物诊所、宠物医院等单位是兽医专业学生未来常见的职业选择之一。畜牧养殖行业:大型养殖场需要兽医来保
2025-01-21 18:05:45 -
弄象牙判多少年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具体案件中,如果交易金额达到19万元,则构成“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法院在判决时
2025-01-20 00:02:09 -
非法20多少钱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达到 20万元以上,即构成非法集资罪。具体金额标准如下:个人犯罪: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达到20万元以上。单位犯罪: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超过100万元。此外,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还需考虑以下因素:集资对象数量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否造成恶劣社会
2025-01-19 1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