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自查→以下“伤肝”习惯你中了几条?春季正确养肝谨记四点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09:32:00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春季养肝正是好时候,那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呵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冯赟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肝脏损伤具有隐匿性,预防重于治疗。
01
这些伤肝坏习惯
可能每天都会有
酒精滥用
酒精(乙醇)在肝脏代谢为乙醛(一级致癌物),可直接破坏肝细胞膜,导致脂肪变性、炎症甚至肝硬化。男性一天的酒精量≤25克(约1两高度白酒),女性减半,但“安全剂量”不等于无害。
药物/保健品滥用
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中草药(如何首乌)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盲目服用“保肝保健品”反而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高热量饮食+久坐
过量糖分、反式脂肪酸(如奶茶、油炸食品)促使脂肪在肝内堆积,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久坐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加速肝脏纤维化进程。
熬夜与睡眠不足
睡眠时肝脏血流量增加40%,有助于修复损伤。长期熬夜扰乱肝脏代谢节律,升高转氨酶水平。
忽视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病毒可长期潜伏,未经规范治疗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02
春日养肝正当时
顺应季节来护肝
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糖(如甜品)和饱和脂肪(如肥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西兰花)和优质蛋白(鱼、豆制品)。
补充关键营养素,包括维生素E(坚果)抗氧化护肝;维生素D(深海鱼、晒太阳)改善脂肪肝;胆碱(鸡蛋)促进脂肪代谢。
运动管理
“有氧+抗阻”,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游泳,配合力量训练(深蹲、弹力带),可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避免突击减肥,快速减重(>5%体重/月)会导致脂肪肝短期恶化,推荐月减重2~4斤。
睡眠与压力调节
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睡前2小时避免蓝光(手机/电脑)刺激,维持褪黑素正常分泌。
慢性压力促使皮质醇升高,加重肝脏炎症反应,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缓解。
环境毒素防护
发霉食物(尤其花生、玉米)中的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即使切除霉变部分仍可能污染整块食物。
劣质染发剂、含重金属化妆品需慎用,化学毒素可能经皮肤吸收损伤肝脏。
03
医生临床有忠告
护肝还需避误区
体检不能“偷懒”
基础筛查,包括每年查肝功能、乙肝五项、肝脏B超;40岁以上加查甲胎蛋白(AFP)。
高危人群加码,长期饮酒者需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GGT),脂肪肝患者每6个月查肝弹性检测。
疫苗阻断治疗
乙肝疫苗未接种或抗体不足者应及时补种;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如针刺伤)后24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
丙肝已可治愈,早筛早治(口服抗病毒药12周)可阻断肝硬化进程。
药物使用原则
慢性病药物(如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勿因担心副作用自行停药。
避免同时服用≥3种药物,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不要极端节食
单纯性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需通过饮食运动干预,不可放任不管。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脂肪肝患者,控糖降压与护肝同等重要。
快速减肥会导致脂肪短期内大量分解,加重肝脏负担,建议每月减重不超过4斤。
警惕隐形因素
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常见于发苦坚果、劣质花生油)是强致癌物,发现霉变立即丢弃。
文身、美甲、针灸等需选择正规机构,避免乙肝/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
腐乳、醪糟、蛋黄派等食物含酒精成分,肝病患者需注意。
肝脏代偿能力极强,但损伤超过70%才可能出现症状。护肝没有捷径,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定期筛查,就是对肝脏最实际的呵护。
(来源:健康上海12320)
相关文章
-
广州黄埔产抗癌药击败全球药王 药企从“制造”走向“创造”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 通讯员 许婉 邱晓桐在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成果再次成为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提到了一项震撼全球新药研发界的重大成果:“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这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这款创新药
2025-04-02 14:23:00 -
“肝”透支全过程曝光 | 爱肝日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肝脏缺乏痛觉神经,是我们身体里最能“忍”的器官,一般肝区疼痛说明疾病已经进入严重阶段。长期大量饮酒、经常熬夜……这些因素都会对肝造成伤害,让肝一点点透支。如何更好地保护肝,一起来看↓来源: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
2025-03-18 17:55:00 -
进来自查→以下“伤肝”习惯你中了几条?春季正确养肝谨记四点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春季养肝正是好时候,那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呵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冯赟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肝脏损伤具有隐匿性,预防重于治疗。01这些伤肝坏习惯可能每天都会有酒精滥用酒精(乙醇)在肝脏代谢为乙醛(一级致癌物),可直接破坏肝细胞膜,导致脂肪变性、炎症甚至肝硬化。
2025-03-18 09:32:00 -
“无药可治”困局破冰!雷特综合征中南首例基因治疗在广州实施
来源:新快报一直被认为无药可医的罕见病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 RTT),迎来了治疗新希望。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开展的我国中南地区首例雷特综合征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州妇儿中心”)周文浩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仇子龙教授团队合作
2025-03-18 02:10:00 -
24岁网红去世,体重600斤...
近日土耳其大胃王博主Efecan Kultur因肥胖引发的并发症不幸离世年仅24岁Kultur做吃播两年,因分享自己暴饮暴食的过程而走红,累积到了18万粉丝。早在入行以前,Kultur已患有严重的肥胖症,面部几乎被肥肉填满,做吃播以后肥胖问题加剧,体重超300公斤。肥胖引起的并发症让他无法站立、呼吸
2025-03-17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