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小泉38亿债务压顶,老字号光环遭资本“折损”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08:00    

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

张小泉,凭借“良钢精作”的工匠精神铸就了四百年的辉煌商誉。然而,在资本的浪潮下,这家中华老字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高额被执行金额、暴跌的现金流以及“拍蒜断刀”的产品质量风波,使其陷入了创立以来的艰难境地。

老字号深陷资本泥沼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信息,张小泉集团及其关联方新增31.3亿元被执行标的,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过38亿元。截至2024年10月,控股股东逾期债务高达59亿元,上市公司50.19%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实控人张樟生更是收到19次限制消费令,资本过度杠杆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将这家老字号企业紧紧束缚。

从财务数据来看,张小泉的日子并不好过。2024年前三季度,其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暴跌78.57%,应收账款占净利润比例攀升至106.43%,库存商品滞压金额达1.12亿元。尽管第三季度净利润较二季度环比回升7.38%,但与2021年7873万元的年度净利润相比,当前1720万元的季度盈利仅为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一。

地产豪赌危及主业根基

这场危机的根源,还要追溯到控股股东富春控股激进的资本运作。2018年,富春控股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张小泉的实际控制人,开启“上市公司 + 产业资本”的扩张模式。数据表明,张小泉集团股权质押率长期维持在99.9%,融资所得资金主要流向了商业地产、智慧物流等非主业领域,而非专注于刀具研发这一核心业务。

这种跨界扩张,本质上更像是一场资本套利的游戏。富春系将上市公司当作融资平台,利用股权质押获取低成本资金,投入高杠杆项目。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遇冷,物流园区回报未达预期,资金链断裂便成为必然。此外,在2022年到2024年业绩下滑期间,张小泉仍坚持分红1.4亿元,其中半数落入实控人囊中,这一行为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掏空式分红”的广泛质疑。

品牌信任因质量风波动摇

在资本乱象频出的同时,张小泉产品的根基也出现了动摇。2022年的“拍蒜断刀”事件,引发了严重的质量信任危机。当年刀具投诉量激增300%,核心产品销量也下滑了15%。客服“菜刀不能拍蒜”的回应,与消费者的传统认知形成巨大反差,品牌形象因此遭受重创。

面对高达59亿元的债务,富春控股的预重整方案似乎成为这家企业的最后希望。杭州富阳法院发布公告,临时管理人将重点核查资产债务情况,并协商制定重整方案。不过,业内人士透露,涉及38亿元被执行债务的资产处置工作极为复杂,而且张小泉集团质押股份的市值不到债务规模的一半,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可能低于30%。尽管张小泉股份宣称“经营一切正常”,但从库存周转率、现金流等核心指标来看,其运营状况仍不乐观。

相关文章

  • “镇”能量|四家上市公司抢滩布局,这个小镇凭什么?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电池回收基地,铅酸电池回收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里年产新能源动力电池超亿只,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在这个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的皖北小镇上,聚集着近百家与电池回收、冶炼、制造相关的企业。其中,四家上市公司在此抢滩布局。  这里是界首市田营镇,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超30

    2025-04-08 09:14:00
  • 通用技术大连机床签下超亿元订单

    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近日举办工厂开放日暨卧式加工产品聚力共赢计划启动会。活动集中展示了企业在卧式加工中心产品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分享前沿技术与制造理念。当天,通用技术大连机床与合作伙伴签订2025年度销售框架合同,累计签约金额超亿元。从2019年至今,通用技术大连机床围绕中高端

    2025-04-08 07:14:00
  • 文旅消费热 经济活力足

    4月6日,在山东省郯城县醉东风乡村艺栈,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为游客表演。新华社发清明假期,春和景明,绿意盎然。全国各地出行火热、消费繁荣,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展现出假日经济的澎湃活力。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假期3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79782.7万人次,日均26594.2万人次,同比增长

    2025-04-08 03:59:00
  • 东莞控股去年减收增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亏损,研发费用腰斩

    4月7日晚间,东莞控股(000828)年报出炉,公司2024年营收降逾6成,但净利大增逾4成,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5元(含税)。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业务包括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融通租赁及商业保理业务。考虑到轨道业务的投资压力及风险,报告期公司退出轨道交通业务,不再持

    2025-04-07 21:43:00
  • 科八条后首家非盈利IPO回复问询!西安奕材的盈利承诺能否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的第二个“IPO梦想”迎来关键时刻。时隔4月,由王东升创办,京东方旧部云集的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奕材)就IPO问询作出回复。西安奕材从受理即颇受市场关注。2024年11月29日晚,西安奕材成为上交所“科八条”后受理的首家未盈利

    2025-04-07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