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探“新”:智能医疗装备开启健康新纪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42:0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向眼部玻璃体腔内注射一针,部分失明患者有望重见光明;手术时,只需“隔空”点击悬浮的虚拟屏幕上的按钮,即可动态查看患者影像资料,无需担心术中手部被细菌污染……
记者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看到,一系列前沿智能医疗装备集中亮相,不少已经在临床应用的智慧医疗手段,为健康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这是3月26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在27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上公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入选。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涛介绍,这款基因治疗在中国研究型临床试验中的首例受试者于2024年1月完成给药,截止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智能医疗设备展区,一款创新医疗设备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不少人上前尝试“隔空”操作。这款由东超科技研发的落地式全息手术影像平台,能够实现空中“悬浮成像”,悬浮在空中的屏幕还能实现“无感触摸”操作。将其与医学影像平台结合,将医院影像操作界面在空中成像,并可实施操作调阅,这样一来,手术中医师只需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按钮,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避免了因接触导致手部污染的风险,为手术的无菌操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众所周知,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向来以高风险、高难度著称,稍有不慎便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及治疗系统,包含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是我国第一款一体覆盖脑与脊柱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术式的手术机器人。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适用于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等精准手术应用场景。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被称为潜伏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艾柯医疗自主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首次将适应症范围扩展至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的治疗。临床数据显示,术后12个月支架内狭窄率仅为0.8%。
这些智能医疗装备是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结晶,是科技赋能医疗的生动见证,也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来源:新华网
作者: 侠克
相关文章
-
东营:市县联动织密医废监管网,闭环管理筑牢健康防护墙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防范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风险,近日,东营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联合启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本次检查覆盖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执法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现场问询等方式,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2025-04-04 22:25:00 -
小小“青团”竟能把人送进医院?这些人群食用需注意
今天(4月4日)是清明节,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传统民俗。作为清明节的代表食物,青团成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顶流”。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麦、鲜花牛奶……五花八门的青团让人食欲大开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却因吃青团把自己吃进了医院“狂炫”各种口味青团女子确诊急性胰腺炎清明节前,杭州萧山的沈女
2025-04-04 10:02:00 -
“家门口有了充电桩,方便又安全”!泉州丰泽新投用一处智能充电站,缓解周边群众充电难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文/图“家门口有了充电桩,直接扫码就能充电,既方便又安全!”法花美社区居民张先生满心欢喜说道,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辖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为居民的绿色出行持续“续航”,也为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充电蓄能”。原来,泉州丰泽区华大街道法花美社区新增一处智能充电站,
2025-04-04 00:36:00 -
知名骨科专家张英泽院士赴武汉江夏“授渔”,授课、手术演示、门诊带教帮扶基层医疗
4月3日上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第一届张英泽院士保膝与微创技术基层培训班”开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张英泽教授再次亲临江夏,通过专题授课、手术演示、门诊带教“三位一体”的模式,系统提升基层医生保膝诊疗能力,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会上,江夏区紧密型医共体骨科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
2025-04-03 17:52:00 -
被手机“模糊”的晚年
清晨5点半,65岁的张淑珍已经靠在床头,捧着手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从退休后,这位曾经的语文教师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手机里——看新闻、刷视频、玩小游戏,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妈,你不总说看东西模糊吗?少玩会儿手机吧!”女儿劝说道。“我这眼准是手术没做好,跟看手机没关系。”张淑珍头也
2025-04-03 14:56:00